近日,一則來自北區某中學的消息引發了家長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一名學生在社交網站透露,該校老師要求學生如果需要在上課期間前往洗手間,必須填寫申請表格並經過老師審批。這一規矩在學生中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特別是因為每次不能超過三個同學的限制,使得部分學生申請未獲批准。
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規範學生的行為以保證課堂的正常運作是必要的。然而,這一特定的洗手間管制措施是否超出了常規的管理範疇,削弱了學生的基本需求權利,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對於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而言,這可能帶來一些教學管理上的啟示,尤其是在制訂相關規定時,必須慎重考慮對學生權益和健康的保障。
首先,任何學校在制定學生行為規則時,都應該基於人性化和理性的原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參與度必然會受到身體需求的影響,因此,允許學生在必要時暫時離開課堂,是對其個人權益的基本尊重。此案例中,要求填寫申請並經過審批的繁瑣程序,可能會讓學生感到受到不必要的限制,甚至會對於他們的學習專注度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從管理的便捷性和合理性角度來看,限制同時離開課堂的學生人數,的確有助於保持課堂秩序。然而,在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乃至其他學校的實踐中,這樣的規則應該有更靈活的施行方式。例如,可以制定一個較短的時間窗口,讓學生依次不排隊地使用洗手間,或者在學生中選擇一名信任的代表進行管理,而非完全依賴表格申請系統,這種方式既能維持秩序,又能減少不必要的繁瑣程序。
對於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乃至所有關心教育的學校,進一步思考和改善這類規則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學校是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任何規則的制定都應從教育的本質出發,讓管理手段服務於教育目標,而不是成為基於管理本身的束縛。這也呼應現代教育中對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的要求,務必要考量學生個體的特殊需求,以及管理措施對於其成長的影響。
此事件同時反映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問題。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和想法應受到認可和尊重,特別是在成長發展敏感期的中學階段。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有必要引導學生參與制定規則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傾聽和重視,也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規劃能力。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可以考慮定期舉辦規則評估會議,邀請學生代表參與討論,共同商議和修改不合理的舊規定,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另外,學校還應該考慮到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需求,並釋放一定的自主權給予學生。面對因生理、心理或其他因素而出現的特殊需求,學校需要事先制定應急方案,靈活處理,以避免讓師生雙方深陷無理挫折狀態,特別是在教育資源愈加多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最後,教育的核心在於啟發和引導,任何管理上的小問題都應該成為學生思考和成長的一部分。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若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會在教育實踐中形成更具人性化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與規範間找到平衡,真正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的優秀人才。當我們在教學管理中遇到新挑戰時,最終能達成的是,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體驗得到提升,這才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