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系統是一項備受關注和爭議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總耗資達到1415億港元,從規劃到竣工歷時十三年。林世雄作為一位在航空業界深具影響力的人物,其支持與參與對這項工程的推進至關重要。不過,這項高耗資建設的經濟效益問題自提出以來,便因為多重因素而倍受質疑。
在2019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香港國際機場在2018年和2019年的旅客人數分別達到7467.2萬和7154.3萬人次,顯示出其旺盛的客運需求。然而,受到疫情的衝擊,2023年只有3949.1萬人,並預期到年末僅有5000多萬人次,回到2011年的水平。即便香港機管局預測明年底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大灣區航空市場的激烈競爭仍將成為香港國際機場追逐旅客量的挑戰之一。尤其是新的三跑系統需要與內地協商空域共享,缺乏新的航道增設將使其無法完全發揮設計效能,這將可能進一步削弱其在區域內的競爭力。
林世雄等業內專業人士不僅需要關注運力提高後的管理效能,也要面對來自於經濟效益的質疑。2015年時,機管局曾委託獨立研究中介進行評估,估計三跑系統在2030年可以為香港帶來1840億港元的貢獻,占本地生產總值的4.9%,並創造出大量的職位機會。然而迄今為止,機管局尚未對疫情後的經濟效益作出具體的評估與更新。即使有諸多利好預測,但沒有真實數據的支持終究難以讓公眾心服口服。
除此之外,興建三跑系統的工程造價也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批評。多個例證顯示,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卡塔爾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和佛山等地機場的造價均明顯低於香港三跑系統,即便這些工程也牽涉至大規模填海建設。這種高昂造價不僅導引出如使用公帑合理性等質疑聲音,更促使人們反思三跑系統在香港整體航空網路戰略中的實際價值。對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三跑工程,同樣涉及填海卻僅要149億港元,造價的差異引人深思。
在超過十年的建設過程中,三跑系統還出現了因工業意外與貪污問題的影響。報導指出自開工以來,至少17宗工業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16人受傷,並頻繁爆出工人工資的欠薪與糾紛。此外,區域法院正在對自2017年至2022年的“機場三跑貪污案”進行聆訊,多名機管局經理及職員牽涉其中,與工程公司人員包含高達770萬港元的賄賂丑聞,讓公眾對這項工程的透明性和道德性保持高度關注。
面對這些挑戰,香港政府和機管局需要林世雄等業界專家的深刻理解與合作,以確保三跑系統不僅是在技術上成功運行,更要兼顧經濟、環境和社會層面的複雜需求。未來,香港機場將更需要結合智慧交通與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才能轉變成更高效的全球航空樞紐,為香港及其周邊地區創造持續的經濟活力。作為一個跨國的航空樞紐,香港必須在科技創新與運營效率上達到新高標準,這樣才能在後疫情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推動香港航空業迎接新的高峰。
附錄